▲Top

Flexible Display Device

UX Research & Design Concept

Brief

小米客戶想做可撓式螢幕裝置,分別提出7/8/10三種吋數,請我們提出Proposal。

沒有明確的目標族群,以及想主打的TA,所以主要針對三種吋數分析其利弊。

最後針對我們較為熟悉的筆電吋數下手,並提出兩個Concept方向給客戶。

Target

  • 明確瞭解市場現況,並設計出差異化產品
  • 可撓式螢幕裝置是否已有需求產生
  • 與客戶建立良好合作關係
  • Role

    帶領ID同仁執行前期研究,從市場現況調研、競品分析、痛點分析、原型/易用性測試等等方法進行研究

    Pain Point

    市場現況與競品分析

    市面上已經存在許多可撓式螢幕裝置產品,但在外觀厚度、螢幕尺寸大小,甚至是價格都不盡相同。且多數都是以手機/平板轉換為主,以及採取鉸鏈式的轉軸設計,因此折疊後,側面產生水滴狀空間,難以變薄,外觀上也相對沒那麼簡潔。

    我們的詮釋

    所以現在看到市面上的產品痛點,也就是我們的機會點。我們製作了不同吋數的原型進行易用性測試,針對螢幕摺法(向內/向外) 、鏡頭、功能按鍵配置等不同面向進行痛點/需求分析

    最終以大尺寸(10/14吋)下去發展的原因:

  • 其一是公司是以做筆電為主的公司,不管是在跟客戶配合,甚至溝通上都比較有立足點
  • 其二是目前市面上還未有大尺寸的可撓式螢幕裝置出現,但未來大尺寸的可撓式螢幕裝置必將成為趨勢,像是現在市面上就已經有很多筆電/平板二合一產品,例如:微軟的Surface,不僅外觀簡潔滿足攜帶性,還有滿足多種使用場景應用。但發展可撓式螢幕裝置的優勢在於我在攜帶的體積上更小,卻可以同時滿足大螢幕需求,也因此我們以10/14吋的螢幕吋數為主要發展方向。
  • Highlight

    針對軸設計及開闔固定方式,提出解決方案:

    開闔固定方式解法

    轉軸設計解法

    因此,我們就此展開了兩個Concept方向:

    Concept A

    Concept B

    此外,我們也針對可撓式螢幕的UI介面操作,進行設計發想:

  • 多視窗應用:當使用單一軟體時,介面將做軟體的延伸應用,以PPT做舉例:主視窗畫面作為正在編輯的投影片使用,第二視窗則作為編輯工具及切換其他投影片所使用。當使用多軟體時,介面將自動做軟體的分割及對位顯示應用,以Photoshop為例:主視窗畫面正在編輯圖片,而第二視窗開啟放置圖片的資料夾,享有雙視窗作業區域。
  • 輸入介面應用:當使用者想使用一般筆電的體驗時,在單視窗應用下,提供虛擬鍵盤介面,保留使用者對於筆電的使用習慣。在多視窗應用下,提供虛擬鼠標介面,使用時可隨自由移動觸控板位置,不使用時可收合成小白點,避免擋到可視視窗。
  • 拖曳應用:使用者可透過拖曳方式自由調整工作列位置,伴隨工作列的調整,視窗大小也會跟著變換對位。此外,也可做跨區域、軟體的拖曳應用,以PPT為例:只要從第二視窗放置圖片的資料夾拖曳物件到主視窗PPT裡,即可快速完成置入圖片的動作,有效的簡化工作流程。
  • 專利取得

    一、用於折疊裝置之支架及具有所述支架之折疊螢幕裝置

    查看詳細專利內容

    二、用於折疊裝置之轉軸機構及具有轉軸機構之折疊螢幕裝置

    查看詳細專利內容

    Process Point

  • 市場現況調研:初期就市面上可撓式螢幕裝置做蒐集,並加以分析
  • 競品分析:透過目前分析出的資料,找出可以切入的機會點
  • 痛點/需求分析:從不同吋數的可撓式螢幕裝置分析其痛點及需求性
  • 原型/易用性分析:製作不同吋數的原型實際測試,並結合痛點/需求分析其不同吋數下的易用性
  • Self-Review

    目標族群需定義更清楚

    因為時程較趕的關係且客戶已定義尺寸,所以過程中沒有針對吋數做過多的研究跟質疑,以致於這樣的產品要賣給什麼樣貌的用戶族群是未知的。因此,若能有再一次機會,希望可以針對這部分做補足。

    更有統整性的競品分析

    因為在做此專案時,市面上並沒有相對成熟的產品,多半是樣品機居多,且是以小吋數的可撓螢幕為主要發展。所以在時間相對有限的情況下,競品分析並沒有做得非常徹底。因此,如果有更多時間的情況下,希望競品分析可以做得更有統整性及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