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Smart Fill light Dual-screen Laptop

Design for people become more beautiful

Brief

需製作一台搭載Intel CPU的筆電,提供intel客戶在CES&Computex參展。

需要在眾多參展廠商中脫穎而出,因此需要產出非常吸睛且有話題性的產品。

借此機會搭上疫情題材,因此產品走向以直播為主的創作者為目標族群。

Target

  • 探索雙螢幕筆電的發展可能性及市場需求
  • 展現公司的技術能力,進而在媒體上產生話題性
  • 與客戶建立良好合作關係
  • Role

    帶領ID同仁執行前期研究,從市場現況調研、競品分析、痛點分析、原型/易用性測試等等方法進行研究

    Pain Point

    市場現況與競品分析

    市面上的雙螢幕筆電並不多,第一個會聯想到的應該就是華碩的Zenbook Pro Duo,將第二螢幕配置於鍵盤前側(C面上)。

    甚至是有很多Concept是螢幕側開,像是外接螢幕般使用。

    但第二螢幕的位置配置在何處才可發揮其最大價值,是值得我們探討的。在這之前,我們必須先釐清的是,為什麼使用者需要雙螢幕?

    原型/易用性測試及用戶需求性探討

    因此,我們製作原型進行易用性測試,發現第二螢幕置於上方是有更多優勢的,以下是配置在不同位置上的優缺分析:

    並且更深入的探討雙螢幕配置於上方的好處及用戶的需求性為何:

  • 滿足多工任務需求,減少切換視窗的頻率,進而增加工作效率
  • 滿足共享螢幕需求,進行簡報時可減少筆電不斷移動,及共享資訊的彈性化選擇
  • 滿足快速瀏覽需求,進行簡易瀏覽及查看時,不需打開筆電也可完成
  • 滿足語音助理需求,進行語音操控時,直接透過第二螢幕顯示資訊
  • 滿足個性化筆電需求,第二螢幕可置換獨特桌布,展現自我風格
  • 我們的詮釋

    擁有雙螢幕筆電需求的用戶樣貌,主要偏向創作者,如:影音編輯者、攝影師、繪圖師等等,但還有一群創作者是目前更夯的族群「直播主」。因此,我們針對此族群做更深入的研究,發現除了要有好的視訊鏡頭及麥克風設備之外,「燈光」及「美肌」也是此族群非常注重的環節。所以如果可以減少繁瑣的週邊設備,讓這些直播主透過一台筆電就可以立馬「開始直播」,將會大大解決在筆電上直播的痛點。

    Highlight

    於是,我們開始深入探討不同的直播使用情境,以及發想透過「螢幕光來當補光燈」的可能性,也因此開始了一連串的測試:

  • 情境一:當直播主正在玩遊戲,甚至教學時,可以將次螢幕作為補光燈,此時燈光高度是可以完全在使用者臉上的。
  • 情境二:當直播主以看觀看者留言為主時,可以將主螢幕作為補光燈,此時眼睛看向上方的第二螢幕位置,如同看著鏡頭方向,與觀看者也會有更好的互動。
  • 情境三:當直播主想要錄一段影片,且完全不需用到螢幕時,可以將主/次螢幕同時作為補光燈,此時也是光線最充足的模式。
  • 然而,測試的結果比我們想像中的還要佳,除了透過硬體方式做補光,透過軟體也可以更加強補光效果,以及AI美肌的可行性。因此我們不僅只是針對「補光」做強化,而是設計整個直播流程架構,讓直播也可以輕鬆入門。

    此外,我們製作了Working sample參展,並針對不同的使用情境,製作相對應的主螢幕及次螢幕的使用介面。

    專利取得

    一、應用於人像拍攝的電腦屏幕智能補光設計

    審核中

    二、雙屏幕筆記型電腦架構設計

    審核中

    Process Point

  • 市場現況調研:初期就市面上雙螢幕筆電做蒐集,並加以分析
  • 競品分析:透過目前分析出的資料,找出可以切入的機會點
  • 痛點/需求分析:重新思考及分析雙螢幕筆電其痛點及需求性
  • 原型/易用性分析:製作原型實際測試,針對雙螢幕筆電在不同型態下的使用情境需求及行為觀察進行訪談及分析,以及雙螢幕作為補光燈的可行性分析
  • 雙螢幕筆電再不同型態下的需求及行為分析

    雙螢幕作為補光燈的可行性分析

    Self-Review

    透過不同的層面思考產品的樣貌

    就如同前述所說,並不是要開發為量產的產品,而是需要一台吸睛及有話題性的產品。因此一開始的時候會默默在心裡覺得,這樣的產品真的會賣嗎?且又是主打如此特化的族群。但也就是因為是一台非量產的筆電,所以才有更多的可能性可以去發想,這可能也是作為UX需要跳脫商業角度去思考設計的一種練習。

    在有限制的框架下完成任務

    起初,一開始接到案子時,還沒有定下第二螢幕的尺寸,因此身為UX當然會認為這是要透過研究才有辦法知道配置怎樣的尺寸,才能發揮這第二螢幕的最大價值。但進行到一半時,就被告知直接使用ASUS的第二螢幕尺寸即可,因為到時是需要做「實機」出來的,只能拿到ASUS的螢幕尺寸。

    以及第二螢幕應該配置在何處,起初也是認為需要透過實際測試才會得知,但過幾天又被告知只有可能做在上方,因為配置在其他地方機構做不出來。

    當然說這麼多,並不是要表達在有限框架下的設計就一定不是好設計,但如果限制太多的情況下,會變成UX做的分析研究其實只是在「驗證」其框架下的合理性。因此如何從中取平衡,也是值得我們學習及思考的地方。